筒瓦厂家仓库产品(筒瓦)的清洁工作频率,需结合产品状态(未烧制/成品)、存储环境(干燥/潮湿、粉尘多少)、存放时长等核心因素确定,核心目的是“防积尘、防霉变、防粘连”,具体频率如下:
一、按产品状态:未烧制坯瓦与成品瓦差异大
1.未烧制的筒瓦坯(陶土制成,含水分,易沾泥、怕潮湿)
核心需求:去除表面浮泥、粉尘,避免泥块干结后粘连坯体(搬运时易碎裂),同时防止吸潮霉变(坯体含水分,潮湿易滋生霉菌,导致烧制时开裂)。
清洁频率:
短期存放(≤1个月,待烧制):每3-5天清洁一次——用软毛刷(如棕刷)轻扫表面浮泥(重点清理筒瓦内侧凹槽的积泥),若发现局部潮湿结块,用干布擦拭(禁止用水洗,避免坯体吸水变形)。
长期存放(>1个月,备用坯):每2-3天检查一次,遇雨天或潮湿天气(仓库湿度>60%),当天需清洁并加强通风(用风扇吹散潮气),防止坯体表面“返潮结泥”。
2.已烧制的成品筒瓦(陶土胎体,无釉或低温釉,易积尘、怕粉尘堆积)
核心需求:清除表面粉尘(尤其筒瓦内侧凹槽、搭接处),避免粉尘吸水后渗入胎体(加速风化),同时保持外观整洁(便于出库时验收)。
清洁频率:
干燥、洁净仓库(如封闭室内,无粉尘源):每1-2个月清洁一次——用软毛刷或压缩空气吹扫表面及内侧凹槽浮尘(无需频繁清洁,减少对胎体的摩擦)。
潮湿、粉尘较多仓库(如半开放仓库、靠近生产区):每2-3周清洁一次——除吹扫粉尘外,需重点清理筒瓦底部(与托盘接触处)的积尘和潮气(用干布擦拭),防止长期堆积导致胎体“吸潮酥松”。
即将出库的成品(1周内发货):出库前1-2天专项清洁——用干布逐一擦拭表面及内侧(尤其客户可见的部位),确保无明显粉尘,提升产品交付观感。
二、按存储环境:湿度与粉尘决定清洁强度
1.干燥、低粉尘环境(如北方封闭仓库)
此类环境下,筒瓦(尤其成品)积尘慢、不易霉变,清洁频率可降低:
坯瓦:每5-7天清洁一次(重点防粘连);
成品瓦:每2个月清洁一次(重点清理凹槽积尘)。
额外注意:冬季供暖期仓库若过于干燥(湿度<30%),清洁时需避免过度擦拭(防止胎体表面“起砂”),可在仓库角落放置浅水盆调节湿度。
2.潮湿、高粉尘环境(如南方梅雨季仓库、靠近制坯车间)
潮湿易导致坯瓦霉变、成品瓦吸潮,粉尘易堆积结块,清洁频率需提高:
坯瓦:每2-3天清洁一次(雨后1天内必清洁),用干布擦拭表面潮气,必要时用风扇局部吹干;
成品瓦:每1-2周清洁一次,用软毛刷+压缩空气清理内侧凹槽(粉尘易在此堆积),发现瓦体底部有霉点(尤其青瓦),用干布蘸少量生石灰粉轻擦(吸湿防霉)。
三、特殊情况:临时增加清洁频率
长期存放(>6个月)的成品筒瓦:每1个月清洁一次,同时两人配合轻轻翻转瓦体——清理底部积尘,检查是否有压痕(调整堆放位置,避免长期受压导致变形)。
仓库周边施工(如修路、卸货区扬尘):施工期间需每2-3天清洁一次(用湿布轻擦表面粉尘,避免粉尘干结后难以清理),施工结束后恢复常规频率。
雨季或连续阴雨:无论哪种仓库,雨后1-2天内必须清洁——检查瓦体是否被雨水淋湿(尤其仓库漏雨处),用干布擦拭潮湿部位,防止水分滞留导致霉变(坯瓦)或胎体软化(成品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