筒瓦作为传统建筑材料,其仓库管理需结合产品特性(易碎、尺寸规格多、重量较大)与存储安全需求,从场地规划、存放规范、流程管控等方面建立系统性标准。以下是筒瓦厂家仓库管理的核心规范及操作要点:
一、仓库选址与基础设施要求
场地选址原则
远离污染源(如化工企业、粉尘车间),避免酸雨、粉尘腐蚀筒瓦釉面;
地势高于周边地面30-50cm(设置混凝土散水坡,坡度≥5%),防止雨水倒灌;
靠近厂区主干道,距装卸区车程≤5分钟,便于叉车、平板车运输(路面承重≥10吨)。
仓库建筑标准
屋顶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屋面,设置防水卷材(耐热度≥90℃)及保温层(导热系数≤0.06W/m・K),避免室内结露;
墙面涂刷防潮涂料(含水率≤8%),离地1.5m以下贴瓷砖,便于清洁;
配置通风系统:每500㎡仓库安装轴流风机(风量≥3000m³/h),每日通风2次(上午/下午各1小时),控制室内湿度在40%-60%RH。
二、分区规划与标识管理
1.功能区域划分
待检区:设置在仓库入口处,面积占比10%,地面划黄色警戒线,用于存放待验收筒瓦(配备待检标识牌);
合格存储区:按规格分类(如筒瓦长度20cm/25cm/30cm),用蓝色标识牌标注,区域之间预留1.5m通道(便于叉车通行);
不合格品区:地面划红色区域,设置隔离围栏(高度≥1.2m),存放破损、变形筒瓦,每日统计后集中处理;
发货区:靠近仓库出口,配备电子地磅(精度±5kg),按订单编号堆放,标注“待发货”标识。
2.货架与堆码规范
堆码方式:
筒瓦采用“品字形”叠放,底层用木质托盘(厚度≥5cm,承重≥2吨)垫高20cm,防止地面潮气侵蚀;
每层筒瓦之间铺设软质泡沫垫(厚度≥1cm),堆码高度≤1.8m(单垛重量≤5吨),顶部覆盖防水帆布(边缘用沙袋压实);
货架要求:
钢制货架承重≥80kg/层,层间距≥30cm,用于存放小批量样品或异形筒瓦,货架边缘安装防撞条(高度≥10cm)。
三、出入库管理流程
1.入库验收标准
外观检查:抽检比例≥5%,查看釉面是否有气泡、裂纹(用30倍放大镜检查),尺寸偏差≤±1mm(用游标卡尺测量);
强度测试:每批次随机抽取3片,进行抗折试验(断裂荷载≥1200N),抗冻性测试(-15℃至20℃循环25次无破损);
单据核对:核对送货单与实物型号、数量,录入ERP系统(入库信息包括生产批次、检验报告编号)。
2.出库发货流程
先进先出原则:优先发放入库时间早的筒瓦,提货时叉车叉齿套橡胶保护套(避免碰撞瓦片);
包装要求:长途运输用木箱固定(内部填充珍珠棉),箱外标注“易碎品”“向上”标识,每箱重量≤50kg;
发货核对:出库前双人核对订单与实物,扫描条形码确认信息,填写《发货清单》(含物流单号、签收人信息)。
四、库存养护与安全管理
日常养护措施
温湿度监控:在仓库四角放置温湿度计(精度±5%RH),当湿度>65%时开启除湿机(日除湿量≥20L),温度>35℃时启动降温风扇;
防鼠防虫:仓库四周设置超声波驱鼠器(间隔≤15m),墙角投放毒饵站(每月更换药剂),定期喷洒无味杀虫剂(避免污染瓦片);
定期巡检:每周对堆垛进行“目视检查”,查看是否有倾斜、破损(用水平仪检测堆垛垂直度偏差≤2°),发现问题立即调整。
安全防护规范
消防要求:每50㎡配置1具ABC类灭火器(压力指针在绿色区域),仓库通道严禁堆放杂物,保持宽度≥2m;
电气安全:照明灯具采用防爆型(IP54防护等级),线路穿镀锌钢管敷设,距堆垛水平距离≥1m;
防坍塌措施:堆垛之间设置防护栏(高度≥1.5m),定期检查托盘老化程度(使用年限≤2年),发现开裂立即更换。
五、信息化管理与应急预案
库存数字化管理
采用WMS仓储管理系统,实时更新筒瓦库存数量、位置及批次信息,设置安全库存预警(常规型号库存≤3天用量时自动提醒);
每月进行盘点(账实差异率≤0.5%),生成《库存盘点报告》,分析损耗原因(如运输破损、存储受潮)。
突发情况应对
暴雨天气:提前关闭仓库门窗,在门口堆放防汛沙袋(高度≥30cm),雨后检查屋面漏水点,及时修补;
火灾事故: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组织人员疏散,使用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,同时联系消防部门(记录报警时间、起火位置);
筒瓦坍塌:停止该区域作业,设置警戒区,用叉车小心移除上层瓦片,检查底层受损情况,破损瓦片按《不合格品处理流程》报废。
六、人员操作规范与培训
作业人员要求
叉车司机需持特种作业证上岗,装卸筒瓦时行驶速度≤5km/h,禁止急刹车(防止瓦片滑动碰撞);
搬运工需佩戴劳保手套(防滑材质),搬运时双手托住筒瓦两侧,禁止单手提拿(避免受力不均断裂)。
定期培训计划
每季度开展《仓库安全操作》培训,内容包括堆码标准、设备使用规范、应急预案演练;
新员工入职需通过实操考核(如正确堆码筒瓦、使用灭火器)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。